宴会也即酒席,古称筵席。宴会是因习俗或社交礼仪需要而举行的宴饮聚会,是为一定目的而举办的酒席。通俗地讲,宴会就是人们精心编排和制作的一整套食品,是茶水、酒水、菜品、甜点及水果的艺术组合。下面我简单谈谈宴会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等。
一、宴会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筵席约产生于公元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由祭祀、礼仪、习俗等活动而兴起的。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筵宴,是虞舜时代的养老宴。现代宴会在汉魏时期初具雏形。进入隋唐宋元时期,则更具规范。宋代国宴,一般行酒九盏,酒过三巡后,方供肴馔;元代宴席,则不行九盏之礼,行酒四巡,一、二、三巡均饮酒吃菜,四巡即吃饭;明清两代,筵宴有了较大的发展,更为强调席面编排、菜肴制作、接待礼仪和宴饮情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宴会在不断进行改革,其规模、食序、陈设都在发生变化,一些费时、费工、费钱、营养过剩的筵席正在逐步萎缩。中国的宴会正朝着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宴会的特征和类别
1.宴会的特征
宴会与日常饮食有所不同,它具有聚餐式、规格化、程序化、社交性等特征。
聚餐式是指宴会的形式。中国的筵席历来均是在多人围坐、亲密交谈的欢快气氛下进行的。习惯八人、十人、十二人一桌,以大圆桌居多,赴宴者有主有宾,以主宾为宴会的中心人物,宴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主宾进行。而规格化则是指宴会的内容,宴会在规格质量上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全桌菜点必须配套成龙,应时当令,制作精美,调配均衡,食具雅丽,仪程井然,服务周到热情。程序化是指宴会菜品的上菜程序。冷菜、热炒、大菜、甜食、汤品、饭菜、点心、水果等,均按一定的次序,依次推进。社交性是指宴会的作用。举办宴会是有一定目的的,如婚丧寿庆、亲朋欢聚、疏通关系、送往迎来、乔迁开业、酬谢恩情、欢度佳节等。人们可以通过宴会这种形式增进了解,加深情谊,解决一些在其他场合不容易或不便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交目的。
2.宴会的种类
中国筵席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按筵席的形式分,有传统筵席和现代筵席之分。传统筵席,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规格比较严格,菜品数目较多;现代筵席菜品数目少,规格质量相对灵活一些。按季节时令分,有春季筵席、夏季筵席、中秋筵席等之说。这些筵席较重视选用正当时令的鲜活原料,按照季节转换规律调味和配菜,突出节令食品,给人口目一新的快感。按筵席头菜的名称分,有燕翅席、海参席、鲍鱼席等不同规格,用头菜分类可以体现档次,使用较普遍。按地方风味分,筵席有京菜席、川菜席、粤菜席等之别。不同的地方风味具有不同菜肴口味,如此分类可突出乡情,便于顾客选用。按筵席的主要用料分,有全龙席、全羊席、全猪席、全鸭席等,即常说的“全席”,所有菜品主料都取自同一原料,只是辅料、烹调技法、口味有所不同。筵席还可按菜品的数目分,有四六席、八八席、七星席、三蒸九扣席、九九上寿席等类型,它从数量上体现筵宴规格,便于计价和调配品种,满足人们企丰求盛的心态,又兼顾了民风民俗。
3.历代著名宴会的名称
我国历代的宴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著名的饮宴形式,如游宴、船宴、曲宴!二是具体的著名宴会。下面按朝代的先后介绍几个著名的宴会。
(1)烧尾宴。唐代著名宴会,是唐代士子初登荣进及升迁而举行的宴会。
据史料记载,烧尾有三种说法。一说虎变为人,唯尾不化,须为焚除,才得成人;一说是新羊人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用火把尾烧了才能安定;三是出典于“鱼跃龙门”和“鱼龙变化”的传说。相传每逢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准备游过龙门。凡是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这三种说法,都认为原来身份发生变化时都要经过“烧尾”,这表明唐代的烧尾宴是人的身份发生变化后举行的重要仪式。此外,在唐代,凡新授大官,须向皇帝献食,这种“献食”也称为“烧尾”。
烧尾宴,是一种极其奢靡的宴会。唐韦巨源就有著名的烧尾宴食单。在其食单中,“仅择奇异者”的菜肴就有58款,而非奇异的一般菜点则不计其数。
(2)曲江宴。唐代著名园林宴会。因设宴地址在京城长安曲江园林(今西安市东南6公里的曲江村)而得名。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宴会之后,进士们各奔前程,去各地任职。
(3)春秋大宴。宋代在春秋季仲之时,在皇宫举行的宴会。据《宋史》载:第一次宴会于咸平三年(1000年)二月举办,在含光殿举行。其布置讲究,宴会的座次排列严格,尊卑分别,仪式烦琐。
(4)千叟宴。清代专为各地老臣和贤达老人举办的宫廷盛宴,因赴宴者多在千人以上,故而得名。千叟宴这种浩大的饮宴场面,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三、宴会设计
宴会设计是根据东道主的要求、宾客的构成情况及制作者的物质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宴会内容、程序与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并拟出实施方案和细则的创作过程。
中国的筵席,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但都是由酒水冷碟、热炒大菜、饭点茶果等三大板块组成,需要经过筵席设计、菜点制作、接待服务这三个环节来完成。一桌筵席成功与否,取决于筵席设计的好坏。因为在筵席设计时,如能综合考虑设备、技术、原料等各种情况,则容易使菜点质量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必定力不从心,造成菜品质量低劣,导致筵席失败。
1.宴会设计的原则
(1)突出主题,强化意境
宴会的举办是有一定目的的,鲜明的主题(举办目的)是筵席的灵魂。因此,在设计筵席时,要根据东道主的愿望,紧扣宴请目的来对菜点进行组合。要求主旨鲜明,做到主次分明,展现当地本店的技术优势,突出重点,显现筵席的风格特色,完成筵席所承担的社交任务。
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相熔铸的产物,目的在于渲染筵席气氛,表现主人的情谊,实现礼仪交往。意境贵在创造,要在器皿的选用、菜点的配置上巧做文章,以达到与筵席主题的统一,营造出特定的环境氛围。
(2)营养合理,科学配菜
筵席是供人们食用的,因此在设计筵席时,要考虑菜肴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宴会组配所用的营养素总量,应基本满足正常人每餐所需热量的供给,要注重选用多种原料入席,克服重荤菜、轻素菜的倾向,使搭配尽量合理,能提供充足的热能和多种营养素。
菜肴的配置,是筵席设计的重要环节。在配菜时,要注意菜肴质与量的控制、原料的高低贵贱、取料的精细程度等。主辅原料的搭配,应按筵席的规格确定,同时要兼顾时间、地点、客人需求等诸因素,充分利用选料、刀工、烹制、味型、餐具等的配合,使整桌菜肴做到色彩和谐,香气袭人,滋味多变,形态醒目,盛器相称。
(3)菜品多变,技法多样
任何一种宴会在编排菜单时,都要既注意主旨的鲜明和配菜的科学,又应避免菜式的单调和工艺的雷同,必须努力体现错综的美。一桌席面,既要有统一的风格,也应显示不同的个性。席单上的菜品要多变,以防止菜式单调和口味雷同。应做到,原料有鸡、鸭、鱼、肉、虾、蟹、果、蔬等的相互搭配,形状有丁、丝、片、块、条、段、茸的有机组合,色泽有白、黄、绿、红、紫、黑等的穿插,技法有炒、烩、蒸、炸、烤、炖、拌、卤等的变换,口味有酸、甜、苦、辣、鲜、咸、香的层次,质地有酥、脆、软、嫩、糯、肥、爽的差异,器皿有杯、盘、碗、碟、盅、盂、钵的交错,品种有菜、点、羹、汤、酒、茶、果的衔接。同时,席单也要多变,不能千篇一律,几年一贯制。只有这样,宴会才不是“催眠曲”,才富于节奏感和时代感,让客人有常吃常新之感。
(4)方便实用,程式谨严
宴会设计要切合实际,要考虑本店的技术能力、餐馆的设备、酒具餐具、原料供应等因素,使器材准备、原料采购、场景布置、菜点制作、人员调配、时间衔接等环节,都容易办到;不能只顾形式上的铺张,细节上的雕琢,而忽略实用性。宴会的程序,主要指宾主活动进程、上菜顺序和服务规范等。设计时,须把握一定的步骤、格局与规律,使之彼此照应。
山西黄河京都作为运城驻并办事处,多年来一直担负着运城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对运城市的发展事业特别关注。在节前山西店接待了运城籍在并领导团拜会,时值虎年岁尾兔年岁首之际,领导们欢聚黄河,公司总经理、运城驻京联络处主任屈文玉亲自作陪,宾主言欢,大家一起不仅共话乡情、乡音,且共同总结畅谈运城的发展大计。这是一次高规格的聚会,所以我们对宴会的设计非常重视,在同屈文玉主任的共同协商下,定位在紧扣河东文化上,并结合时令,拟定为“辞虎迎兔群英会京都”宴。
2.宴会设计的内容
(1)场景设计
包括场地布置、餐厅美化和桌椅的摆放等方面。在设计时要求做到契合主题,展示特色,突出主桌,方便就餐。对宴会场地进行布置时,要选用应时应景的花果草木,巧妙陈放在餐厅内外的最佳位置,造成百花迎宾的气氛。
(2)台面设计
包括餐桌装饰和餐具摆放艺术。宴会的餐桌多需要进行装饰,要利用装饰物体和食品造型构成各种图案,使宾客赏心悦目。黄河京都“辞虎迎兔群英会京都”宴,在设计上紧扣群英会的主题,在造景上选用了各种怒放的鲜花,配以布偶老虎、兔子,暗合辞虎迎兔的旨意,为更好地营造出具有运城风味的主题氛围,我们还在主题造景上配置了运城的花馍,在周围延伸造景上,设计以一个精致的小簸箕盛放了运城的风味小吃:如闻喜煮饼、稷山红枣等。在不经意中透出一股温馨的家园气息,使与会领导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文化和乡情。
(3)席谱设计
席谱即菜单,是根据宴会结构与要求,将酒水冷碟、热炒大菜、饭点水果按一定比例和程序进行编制。菜单要反映宴会的概貌,对菜品的类型、名称、刀工、色泽、形态、烹调方法、口味质感、营养配伍、器皿选择、成本、上菜程序、食用方法等,进行周密的安排,最后确定菜单的内容,用文字认真书写或印刷装帧,制成精美的席卡置于餐台,供客人赏玩或查询。
菜单设计的关键是科学排菜。排菜即宴会中菜品的安排,它涉及宴会设计的各个环节,需对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平衡协调。在排菜时,既要考虑宾主的愿望、宴会的规模、货源的供应情况、饭店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又要根据宾客(特别是主宾)的国籍、民族、宗教、职业、年龄、体质及嗜好等因素,合理选配宴会的菜点,并按季节选用时令原料,依据季节变化调配菜肴口味和色泽,灵活安排宴会菜品。
因领导们一再强调,不能铺张、不能奢华、更不能造成浪费。这就使得我们不仅需满足低碳饮食的原则,而且也不能因此而失了高雅的格调。我们多方挖掘运城的饮食文化与地方风味特色,精心定制了菜单。我们专门谱写了一副对联:“辞虎迎兔群英会京都,含英咀华美味缘河东”,并利用中国传统的剪
纸文化做“席珍”,使宴会具有了一种雅致的味道。
运城没有大菜,当地宴席多以水席为主,而要保留这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在菜单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能使诸如炒凉粉、小酥肉、晋糕,以及醪糟汤、丸子汤等呈现新意,做出精致的品相来,首先在餐具的选择上就别出心裁(我亲自与采购员一起到市场选购了精致小巧的盛器),使本来普普通通的风味小吃立显尊贵,令人品之饶有兴味。
运城三想
“辞虎迎兔群英会京都”菜单:
群英荟萃(冷头盘)
河东三味(风味小炒)
步步高升(酥盒海鲜)
晋南三杰(风味小炒)
喜气洋洋(西北羊肉)
运城三想(风味小炒)
一片丹心(虫草辽参)
一片丹心
主食:
宰相面 胡卜馍 稷山麻花
风味油饼 酥香菜卷
水果:
精美什果拼盘
(4)程序设计
包括上菜顺序、服务进程设计、宴会音乐设计等。要求把握上菜时机,控制进食速度,既要使席面不空,又要让宾客吃得从容。对迎客、介绍、致词、表演等进程安排时,应防止走过场或拖泥带水,要恰如其分,并根据宴会主题选择背景音乐,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在这个环节我们按照运城宴会俗成的两菜一汤次序上菜,背景音乐选用蒲剧来烘托气氛,全部挑选运城的服务员以浓浓的乡音为领导们服务,席间宾主趣谈万荣笑话,气氛热烈、欢快……
领导们对此次的菜品安排非常满意,认为其中的“河东三味”“晋南三杰”“运城三想”既做到了将运城饮食风味浓缩进来,同时在形式上又对其做了很好地提升,原来一盘炒凉粉没什么,现在盛器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了,一下子觉得上了一个档次。再一个是这次宴会的主题造景布置得好,令人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感,在怒放的鲜花丛中,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跃然其间,为人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美好前景。这一餐下来,不仅饱了口福,更满足了眼福,还愉悦了心福,真是运城三想,不同凡响。
此次“辞虎迎兔群英会京都”宴会的成功举办,是黄河京都举办主题宴会的一次积极的尝试,也是黄河京都餐饮风格在晋南菜的尝试上所做的一次大的变革和突破,我们会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积极探索,争取取得更多的经验,做出更大的成绩,得到更多家乡领导和亲人的喜爱与肯定。